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个故事,闹鬼的戏班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因为有这个原因,在中国的历史中很长的一段时间,演戏的戏子是被人瞧不起的,毕竟让好好的活人扮演死人一般人都不乐意干,这又不是在横店手撕鬼子。

    也是因为古戏的这种特性,所以以前发生过很多跟舞台有关的灵异事件,这次多出一个满脸油彩服装统一的小兵,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,但是他们戏子本身是很敬鬼神的,而这出戏想必台上那位也演过很多遍了,他很清楚人数之类的细节,所以才会紧张到跑调,而那时看戏的也都多少懂些这些事,大家都有点害怕了,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然后不知道谁通知了他们班子的头儿,是个四五十岁的汉子,汉子跑到观众席的前头,看了一会儿,背对着舞台,用食指嘘了一声,让观众都安静,然后又回后台拿出一个板子,背对着戏台,把板子上的字给观众看,板子上写着:都别动。其实那时柱子老家我觉得文盲应该是比我们村子还要多,不过还好大家都理解了班主的用意,都没动,然后班主上台跟乐队几位师傅低声耳语了几句,在看到几位师傅都点头后,班主退了出去。这个过程当中,戏还在艰难的进行着,然后班主一退下去,几个锣鼓师傅就换了曲调,又回到了出事那一段,就是来回走过门那一段,然后演将领那位似乎明白了班主的用意,开始重新走过门,几个演小兵的孩子估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但是也很乖的跟着将领开始一遍又一遍的走过门。走完完整的一遍,也就是四五个来回,就亮个相,发现数量不对,锣鼓重启,再走一遍,就这么反复了十多次,终于小兵的数量对了。那位将领气喘吁吁,整个人看起来都软了…

    这时似乎事情已经结束了,那位将领有些累过头了,我觉得主要是心理压力太大,然后就看到他似乎要不演了,伸手想摘头上的头饰,忽然锣鼓点又响了起来,坐在前面靠近将领的一个锣鼓师傅小声又坚决的跟将领说了声:继续!估计这是刚才班主交代的,然后将领就打起精神接着演起来,一直到把这场戏完整的演完,说到这里我要提几个细节,首先来说按当天的时间,这时应该是已经天黑了,柱子跟我说那时他对古戏没什么兴趣,更感兴趣的是草台班子都会配的那种老式的柴油发电机,那个东西可以给舞台的灯泡提供电力,非常落后,只能驱动大概两盏发黄的灯泡,也仅仅是能让大家看清楚舞台。同时有个副作用就是发电机的噪音非常大,拖拉机一样的,所以即使发电机放在后台远离观众声音也很大,这时就是考验演员的时候了,演员嗓子不够好的话观众根本听不清,这样一来,演员演起来就会很耗费体力,一个是担心晚上演戏不吉利,另一个就是我上面说的这些物理原因,所以那时唱戏没有特殊原因几乎不在晚上,如果这次不是出了这些事,戏早就该散场了。另一个细节是因为大家都很紧张,所以台下在后来的一段时是鸦雀无声的。直到整场演完,锣鼓点正式结束,观众还是在台下一动不动,演员也保持着最后的亮相姿势不敢乱动,就这么安静了约一分钟,班主走上台,说了总结语,谢谢大家观赏,今天能走上这个舞台要感谢国家感谢党之类的客气话,说完带头鼓起掌来,然后观众反应过来开始陆续鼓掌,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,声音大的不得了,想必大家都在发泄心中的恐惧吧。然后演员谢幕,版主拿出一挂大红鞭炮,扔舞台上噼里啪啦的响了好久,接着观众才渐渐散去。这时就都不紧张了,还有好奇的去向班主打探刚才那是啥情况,苦主也去问,班主没说太多,大致也就是那时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那一套,应该就是有过路的小鬼贪玩之类的,说得轻描淡写,但是谁都记得当时班主也很紧张。之后苦主家给戏班结了帐,第二天戏班就离开了,据说从那以后他们村子里又有白事还是会找戏班按老规矩办事,但是故事里的那个戏班再也没去他们村子演过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