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90. 小结 终点与起点。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眼见过一样,恨不能潸然泪下,道有如此勤奋之君,实乃我大清之福

    又道为什么说皇上是天纵英才呢

    因为皇上虽然未至前线,但只靠研读前线主帅绘制的敌我双方营垒形势图,就能发纵指示,洞的中窍,决定作战方略。

    明珠“遵命者罔不摧敌,违机者罔不钝驽”

    皇上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真是天才呀天才

    最后明珠又说,此次胜利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我朝圣主与旁人不同,于战时竟能克制己心,招抚得当。

    赞颂玄烨战时,既能及时拉拢那些尚未公开表示支持吴三桂的汉族将官,又能用恰当的政策招抚叛将,把大部分背离朝廷的人重新拉回朝廷一方来。

    明珠“圣上能始终禀公心而不移,才是此次制胜之法宝啊”

    索额图心里翻了个大白眼合着你同意的事儿就成法宝了,那当初不同意的人成什么了

    群臣“”

    哎,话都让他一个人说完了,我们说点儿啥呢

    怪不得人家才是明相呢

    剩下的人只能跟着附和明珠的话。

    也有脑子机灵的,颂圣比不过人家,那我直接上疏请加尊号吧

    玄烨“”

    明珠的话听起来是舒服,有些话也不能算错,玄烨这几年确实辛苦。

    但吹得太过了他心里就不爽了。

    实在是三藩这场仗和以前那些小事不一样

    玄烨根本不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称为他的功绩。

    说句实话,最后弄成这样,玄烨心里很懊悔当初年轻气盛,不会用更好的方法处理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这些溢美颂圣的话,玄烨通通都给打了回去。

    他不想藏着掖着,用胜利的结果来掩饰这场战争的惨痛。

    仗是打赢了,但那不代表朝廷和国家赢了,相反,他们付出了巨大且沉重的代价。

    所以不管是朝廷还是他,都应该好好地审视反省。

    玄烨直接明了地给这场战争定了性“此次能够平定三藩,实是朝廷侥幸,若说成是摧枯拉朽得来的成功,辞过其实,以后都不必再提了”

    国家成了这副样子,满目疮痍,还在这儿歌功颂德,真是可笑

    玄烨不希望朝堂臣属,包括他自己,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,所以他给出的态度明确且严肃“吴三桂此次背叛圣恩,造反作乱,荼毒生灵,皆是朕德薄,不能绥抚之故。”

    当初主张撤藩的是他,太皇太后和众多臣子也都曾劝他不能草率,是他年轻气盛,觉得撤亦反,不撤亦反,力主撤藩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造成这样的后果,他也没理由怨怪当初支持他撤藩的明珠等人,这个锅他自己扛了。

    后世青史,自有评说。

    至于群臣的颂圣,虽然是例行公事,但此风却不可涨。

    玄烨直言道“八年战乱,你我君臣之间,全无功绩可言以后加尊号一事,都不必再提朕也不是在这儿与你们粉饰推脱,就是朕的实话,以后这等折子,都别再往御前递了”

    玄烨口气有些不妙,群臣噤若寒蝉。

    把这股歪风邪气打下去后,剩下的就该办正事了。

    首要的自然是重惩叛贼。

    玄烨对于吴三桂可谓是恨之入骨,堪称他此生最恨的敌人之一。

    玄烨下令将其剖棺戮尸,付之一炬,骨灰分发各地,以警告众人,其子孙也被斩杀殆尽。

    吴世璠的首级到京后,交刑部悬挂于城门示众。

    其余一干人等,要么被凌迟处死,要么被军前正法,无一逃脱。

    早前率先投降,玄烨为了平叛没有追究的那批人,也全部被秋后算账,几乎都被革爵、赐死,耿精忠之子耿显祚更是将于百官之前凌迟处死。

    玄烨“早先有双亲及亲属曾为逆贼所害者,皆可参与此次执行。”

    当初他招抚优待逆贼,有很多人内心不满,如今允许众人亲自操刀复仇,也算是一种宽慰了。

    朝上显然有不少人亲属死于战乱,都对叛贼恨得咬牙切齿,纷纷赞颂“圣上英明。”

    倒是王辅臣,玄烨思量过后,放了其家人一马,没有再过多追究,只将其子撤职了事。

    不过,图海因此事被冷落在家后,大约是心中太过畏惧玄烨上次那句一样人等,加上久战在外,身体积劳成疾,实在无法再重回朝堂,便于十一月递上了乞休折子。

    玄烨正好也不想再看到这等背叛圣心之人,就准了。

    算他识相

    如此君臣也算好合好散了,等过段日子他气消了再说封赏的事吧。

    谁知不过九天之后,玄烨突然收到消息,说是图海死在了家中,其家人对外的说辞一律是病故。

    玄烨不明所以,怎么回事

    上次见图海,他虽说看着有些精力不济,但也不至于到大渐弥留的地步,难道是什么急症

    他让下面人去打探,结果

    玄烨拿着底下交上来的密奏,对着乾清宫空寂的大殿默然了许久。

    他其实,不过是气急了才说了那么句话,何至于

    玄烨叹了口气,人已经去了,多说无益。他只好命大臣侍卫去图海府上祭奠茶酒,又赐了他家人三千两银子和蟒缎鞍马,以宽其心。

    除了惩处反叛首恶,藩镇割据的隐患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。

    玄烨和内阁几经商议,最终决定举凡此次反叛之藩属的官兵家口,要么遣散,要么划入佐领包衣。

    索额图“应将其分散于各省,不令聚集成势。”

    玄烨点头“准。”

    经此处理,割据多年的三藩势力终于烟消云散。

    玄烨为防再有藩镇做大,决定嗣后朝廷不再以兵权、土地赐予任何臣下。凡是立有大功的亲王,以后也全部只能留守于京师,不再分封。

    绵延中华大地上千年的分封制,至此彻底灰飞烟灭。

    损益百王一千年之法,至是而大定。

    至于满汉关系的修复,则更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民族融合是个需要耗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情,也不是一条政策就能完成的。

    好在玄烨是个很有耐心的君主,他开始从小及大,由大到小,一点一点地对朝廷的政策进行调整。

    对内荡涤烦苛,维新庶政,整肃吏治,强调君臣之间必须益加修省。

    对外恤民养民,与民休息,争取民心。

    对那些一直不与朝廷合作,倡导大义的前明遗民,玄烨更是力争消除他们漠视新朝之意,不管是其本人还是子弟、学生,或令其入仕朝廷,或入馆编书,总之通通归属到朝廷管辖范围内。

    以遗民态度转变为契机,满清统治逐渐为广大汉族士大夫所接受,清王朝开始走向空前的巩固与统一。

    自康熙一十年以后,海内始有起色。

    请牢记收藏,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